床,经过漫长的人类文明进步,如今,床作为供人们休息的卧具,演变出了品类繁多的样式,从古代兼有坐具的功能中脱离出来,形成了独特的家具类型以及自身文化。探究卧具的传统发展,有利于加强对传统文化在家具设计中的传承与弘扬。但是关于床的历史及床的起源相比很多人都是不知道的,现在,小编将针对以上问题来一一的为大家叙述。
关于中国古代床的起源
床最早起源于我国的商代,关于中国床的发明的传说,出自一本《广博物志》:传说神农氏发明床;少昊始作箦床;吕望作榻。原始社会,人们生活简陋,睡觉只是铺垫植物枝或兽皮等,掌握了编织技术后就铺垫席子。席子出现以后,床就随之出现。商代甲骨文中,已有像床形的文字,说明商代已有床,只是不为睡觉专用。
从实物来看,最早的床是在信阳长台关一座大型楚墓中发现的,上刻绘着精致的花纹,周围有栏杆,下有6个矮足,高仅19厘米。中国最早的床的实物是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战国彩漆木床。该床长218厘米,宽139厘米,六足,足高19厘米,床面为活抽屉板,四面装配围栏,前后各留一缺口以便上下。
床身通体髹漆、彩绘花纹,工艺精湛,装饰华丽,说明床当时已经普及。这样在中国的发展史中,床作为人们的生活工具,从来就没有邂逅潮流,在明朝,随着中国家具的发展巅峰,床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。
论述床的发展历史
由于在床的定义上的差异,不同的朝代对床的理解有所不同,甚至在用什么东西睡觉这个问题上都有所不同,在汉代或以前是没有床的说法,一录叫“榻”。榻:西汉后期,出现了“榻”这个名称,榻大多无围,所以又有“四面床”的称呼。它在当时专指坐具,但在后来的生活中常被古人用作一种搬运方便,可提供临时休息的家具大量使用。而且在我们现有的文献资料和图片中,这些东西并不存在。随着我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,我们追求的要求越来越高。床不单是物质生活的体现也是精神生活追求的一种体现。汉代“床”这个名称使用范围更广,不仅卧具,连坐具也称床。如梳洗床、火炉床、居床、册床等。西汉后期又出现了“榻”的名称,专指坐具。如今人们习惯上以“床榻”并称。
汉代少数民族的“胡床”,是一种高足坐具;隋朝“胡床”变称“交床”,唐朝又变称“绳床”,宋代又变称“交椅”或“太师椅”。宋代真正的卧具称“四面床”,大多四面无围子。辽、金、元时期,床发展成三、四面有围栏的床榻。
到了明代:1、出现了“架子床”,因为床上有顶架;2、出现了“拔步床”,外形像独立的小屋子,又称“八步床”;3、出现了“罗汉床”,是原来汉榻的演变。“罗汉床”是明清宫廷“宝座”的前身,小的称榻,如现代的“沙发”。 清代前期床榻基本保持了明代的风格和特点。变化的是用料和工艺,如用材越来越厚实,装饰越来越华丽。清代的床榻大多采用雕花镶嵌,金漆彩油等手法。镶嵌的多以玉石、玛瑙、瓷片、大理石、螺钿、珐琅、竹木、牙雕等为材料。民国床榻工艺衰弱,样式继承清代。 随着各种新材料的诞生,床作为一个潮流的先锋,把这些材料体现的淋漓尽致。